西藏民族学院当前关注人数41人次,在职校招生网具体排名情况:全国院校关注度排名:4541, 本省院校关注度排名:26。
西藏民族学院简介
西藏民族学院概况
西藏民族学院(前身是1958年建校的西藏公学)是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在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,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。
学校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汇东路6号,占地1300余亩,其中,校本部占地630亩,新校区占地763.66亩(在建)。
学校环境优雅,师资队伍雄厚,基础设施建设优良,学风浓厚,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学府。
西藏民族学院建校55年以来,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,坚持立足西藏、面向全国的办学宗旨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,先后培养了5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和政治干部,被誉为“西藏干部的摇篮”。
2008年,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西藏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时为学校发来贺信,高度评价西藏民族学院办学历史和办学成就。
2009年,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签订协议,共建西藏民族学院。
西藏民族学院学科建设
学院共设有文学院、民族研究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法学院、财经学院、新闻传播学院、管理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、教育学院、外语学院、体育学院、医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,学科涵盖文、史、哲、经、管、法、医、理、工、教育、艺术等11个学科门类,开设45个本科专业,有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个,二级学科16个,在校生近1万名。
截止2013年2月,学院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39人,专兼职教师575人;教职工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240人,其中副高191人,正高49人(教授42人);教师中博士学历学位77人,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的62.6%。
学校图书馆藏书151万余册,其中电子图书49万余册。
西藏民族学院学科研究
2000年以来,先后承担完成(或在研)国家级和省(区)部级科研项目186项,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,在藏学研究、少数民族基因多态性研究、西藏新闻传播史研究、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研究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、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等科研领域取得显著成就,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。
学院现出版《西藏民族学院学报》和《西藏高等教育研究》两种学术刊物,西藏民族学院学报被评为“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”,“藏学研究”栏目被评为名栏。
西藏民族学院“本科教学质量工程”建设水平不断提高,学院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”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;中国古代文学、法学院教学团队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;汉语言文学、法学、新闻学、会计学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,其中汉语言文学和会计学为国家特色专业;古代文学、藏族史、藏族文学史、心理学、财务管理、管理学原理、马克思主义哲学、毛泽东思想概论、经济法学、基础会计学、古代文学等11门课程为自治区精品课程。学院还拥有运动生理机能综合实验室、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、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实验室、现代网络与通信工程重点实验室等7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。
西藏民族学院就业方向
学院高度重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,学生就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。
近3年来,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87%以上,2012年获教育部“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”称号,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;2012年全校共有1653名毕业生考取了各级政府公务员,考取学生数量在西藏高校排名第一。
2012年正式启动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东南大学、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六所高校团队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工作,对口支援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学院借力对口支援各名校优势资源大力推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发展。
本科学生、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可通过选拔考试参加学院与6所对口支援院校联合培养项目,在对口支援院校学习1-2年。
党的“十八大”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,注入了强大活力,随着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协同计划的推进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实施,西藏民族学院再次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。
当前,学院正以“十八大”精神为指引,扎实推进学院“十二五”规划实施,以“科学发展、内涵发展”为主线,大力推进“更名、申博、新校区建设”三大工作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为建设高水平综合型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。
免责声明:本页面关于西藏民族学院的信息均参考学校官网及网络上信息整理,因信息可能和西藏民族学院官网最新动态有差异,所有专业招生、录取分数线等信息,仅供考生作为参考,想要报考西藏民族学院的考生,请登录西藏民族学院官网查询,或咨询院校招办了解最新招生情况。